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《VMware 网络技术:原理与实践》—— 2.2 模型行为
阅读量:7006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7

本文共 839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。

本节书摘来自华章出版社《VMware 网络技术:原理与实践》一 书中的第2章,第2.2节,作者:(美)Christopher Wahl Steven Pantol,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“华章计算机”公众号查看。

2.2 模型行为

在深入研究两种模型的细节之前,我们先来了解理解模型工作原理的几个关键概念。

2.2.1 分层

为了更好地理解组网过程,我们将它们分为更容易控制的层次,并定义了层次之间交互的标准接口。这样做有如下好处:

降低复杂度:通过将过程分解为容易理解的部分,整个过程更容易学习、使用、支持和制造。在排除故障时,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各个部分,而不是整个过程。
模块化和互操作性:供应商可以编写实现某个层次功能的软件,只要遵循层次之间的标准化接口,该软件就可以和在其他层次上运行的其他供应商软件并存。
电话系统是分层模型的一个例子。你所需要知道的就是电话的使用方法。拨号,剩下的就是别人的问题了。你不需要知道线路交换、电话线、微波传输、海底电缆、通信卫星或者蜂窝网络的任何细节。在你的电话和基础架构其余部分之间已经实现了标准接口,你只需要关心自己的电话是否正常(是否有电,是否有信号)或者潜在的用户错误(拨号是否正确)。
在分层模型中,每个层次提供了低层和高层之间的服务。打电话时,你要求基础架构较低的层次路由呼叫,使另一端的电话响铃。电话是一个端点——用户直接交互的设备。当两个端点通信时,相同层次交换信息,将交换的细节外包给较低的层次。你只管打你的电话,开始和另一端的人通话,更多时候,你和他们的语音信箱打交道,但是一切都在掌握之中。

2.2.2 封装

封装(encapsulation)提供了实现层次之间隔离的机制。模型中的每个层次都有一个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(PDU)。除了最低的层次之外,每个层次都定义一个报头(header)。报头包含在该层操作的协议使用的信息。PDU由与层次相关的报头和低层数据载荷组成。

图2.1 展示了OSI模型中的封装过程。

screenshot

转载地址:http://fdftl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设计模式(33)-----行为型模式-----访问者设计模式
查看>>
模块与联系的度量(职责与协作的度量):内聚与耦合
查看>>
IBM MQ常用命令
查看>>
PIC单片机与MCS-51系列单片机的区别
查看>>
Boot Loader的启动流程和开发经验总结
查看>>
嵌入式BootLoader技术内幕(三)
查看>>
vivi分区问题,及移植时需要修改的地方(转)
查看>>
Win7下Eclipse中文字体太小
查看>>
中介者模式
查看>>
购物搜索引擎架构的变与不变——淘宝网曲琳
查看>>
C# WPF vs WinForm
查看>>
Java内部类总结
查看>>
Cognos 图表用图片取代”没有数据显示”
查看>>
51 EEPROM操作模板
查看>>
Fedora 15 KDE中如何打开software management及如何应用
查看>>
Hadoop之回收站
查看>>
ESRI ArcGIS 9.0系列软件报价(转)
查看>>
Google Plugin for Eclipse
查看>>
FIREDAC驱动ORACLE的配置
查看>>
IOS数据类型对应输出格式
查看>>